“我已经在餐饮行业工作快20年了,深深感受到食材的质量对餐厅来说有多重要。”一位来自某知名餐饮连锁店的资深一线主厨如是说。
就拿土豆来说,同样10斤土豆,品质好的土豆,经过清洗、削皮、切、配等加工环节,可出9斤能用的有效食材,而品质不好的土豆,最后能用的可能只有5斤,甚至更少。
于餐厅而言,那些因品质不达标而丢掉的食材就相当于白买,变成了沉没成本,更糟糕的是,这些品质差的食材做出来的菜口味欠佳,顾客不满意,将会严重影响餐厅的收益。
验收环节作为保证餐厅食材质量的第一道屏障,对其进行严格把控意义重大。
01
传统质量验收的局限性
滋生作弊行为
传统的食材质量验收主要依靠人眼+经验,这样一来,供应商李代桃僵、以次充好,验收人员验错货、不按标准收货的现象时有发生。
而这些局限性,无形中为验收时的作弊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。
以海参验收为例,某餐厅厨师长本来要了1斤60头的淡干辽参,但是供应商送货时,却送成了盐干辽参,而且这些海参大小并不一致,长的有8厘米,短的只有3厘米,颜色也有深有浅。恰好当天验收的是个新人,看了送来的是海参没错,且也没有变质的,就签字验收了。
淡干辽参
盐干辽参
等到真正用时,厨师长发现这批海参严重不达标。首先,盐干辽参的营养价值远没有淡干辽参的高;再者,大小、颜色不一致的海参除了营养价值不一样以外,它们发制的时间也不一样,做出来的菜口感自然就不同,而这对于菜品出品是非常不利的。
类似的场景在许多餐厅都上演过,员工和老板对此甚是无奈。如今,这一切在餐链智能电子秤“防作弊”功能的监督下都可以发生改变。
02
火眼金睛防作弊
铁面无私执行验收标准
“防作弊”是餐链产品和研发团队基于图像识别与理解技术开发的新功能。
餐厅按照一定的验收标准用餐链智能电子秤对食材进行拍照验收,系统通过对验收照片一次一次进行辨认、分析、计算,多次训练之后,能够习得食材的验收标准。
此后餐厅用电子秤拍照收货,系统会自动拿收货照片与验收标准对照,来判定所收食材是否符合标准。
依然以海参验收为例,在一个月当中,餐厅用餐链智能电子秤每次拍照验收的都是表皮为棕黑色、长度6~7厘米、刺尖挺直完整的60头的淡干辽参。系统通过对这一个月海参验收照片里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,会把淡干辽参的验收标准学会。
如果下次供应商送来盐干辽参,或者送来颜色灰白、长度只有3厘米、90头等不符合验收标准的海参,电子秤扫描拍照识别后,会拒绝收货,并提示拒收原因。
有防作弊功能加身的餐链智能电子秤,就像餐厅里一名拥有火眼金睛的收货员。验收时,那些不合格的食材即使能够骗得过人的眼睛,也骗不过餐链智能电子秤的眼睛。
当然,在训练电子秤的过程中,餐厅必须当个好教练,每一次验收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,这样电子秤才能够更快地把食材的验收标准学会。
彻底掌握验收标准的电子秤,不管是在有网还是无网状态下,都能够对食材质量进行查验,帮助餐厅把好食材质量验收的关卡。
03
从探索者到验收专家
餐链一直在努力
在未来,餐链还会继续纵深研究,以“一米的宽度,一百米的深度”为目标,把食材质量验收环节打通打透,成为餐饮行业里的验收专家。
目前,餐链智能电子秤在食材质量防作弊环节上更像一个探索者、学习者的角色,仍需要通过大量的标准验收训练,习得验收标准。
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,积累数据,电子秤可以慢慢理解验收标准,以后只要在系统后台上传标准的验收图,系统会自动分析出图中食材对应的验收标准,之后电子秤就会根据该标准进行精准验收。
举个例子,餐厅采购一批高级红富士,只要预先在餐链后台上传该种苹果的标准验收图片,系统就能够自动分析出图中苹果的验收标准。
比如通过分析,得出该苹果的验收标准是颜色通红、形状偏圆且均匀、单个果实的重量在350g左右,然后餐厅再用餐链智能电子秤对该批苹果进行验收,就一律都按此套标准执行。
当然,这还只是餐链在食材质量验收领域探索路上的冰山一角。早在2016年,餐链就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,在红外光谱食材安全检测领域耗费多年时间探索和数据模型建设,通过面、型、质三位一体的检测方式,利用科技力量来保障食材的安全和标准。
以后除了能检测食材的颜色、大小、形状等这些外部指标,还能对食材的水分、糖分、蛋白质含量、脂肪、淀粉、矿物质、农药残留等质量指标进行检测。让餐厅的质量验收工作更上一层楼。
结语
当下的餐饮供应链管理,无疑是一个有待开发并且可以大施拳脚的领域。随着这条赛道的难点被不断攻克,餐厅的供应链管理将朝着更加精细化、智能化的方向发展。
除了防作弊功能,餐链也在利用已有的落地成果不断创新,提高系统的实用性、便捷性,探索更多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的方案。